石雕、磚雕、木雕是古徽州建筑的“三雕”?;罩菽镜?、石雕、磚雕藝術善于處理原材料本色,既能溶化在建筑物整體之中,又能像水墨畫一樣,清新淡雅,特別是木雕藝術,更為古色古香的建筑錦上添花。在青磚上雕刻出人物、山水、花卉等圖案,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,主要用于裝飾寺塔、墓室、房屋等建筑物的構件和墻面。粉墻上飾以磚雕、石雕花窗,或放長條石桌、石凳,點綴小品,使建筑、山水、花木融為一體,庭院小,頗得園林之趣。
石雕、磚雕囿于材質堅硬,并未見有精妙之處;而木雕把不同類別的東西組合在一起,如人物、花鳥、山水、八寶博古、幾何形等共處一個畫面上,主次分明,各起各的作用,顯得民間風味濃郁,裝飾性強。不論磚雕、石雕還是木雕,雖然是住宅和附屬在建筑物上的部件,如門罩中的磚雕,天井四周山水、花鳥題材的石雕,或是窗扇下欄板,屋檐下檐條、雀替,樓層欄板上帶有主題性的木雕,但它們統統都是一幅獨立的畫,一件完整獨立的藝術品
坡屋頂:在中國,坡屋頂幾乎是傳統建筑的代名詞,在傳統建筑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傳統的坡屋頂造型設計,會使宮殿、廟宇等宮殿建筑產生雄渾、挺拔、高崇、飛動和飄逸的獨特韻律,也會使民居建筑產生親切、自然和溫馨的感覺。坡屋頂有許多優點,比如節能,夏天聚熱于頂部,冬天又不感覺室內冷。因為熱氣是往上跑的,坡頂可以聚熱氣于兩坡交叉位;風也是往上跑的,因為風會通過低處的窗往上坡頂窗聚合(其實是和戶外的風流聚合),這樣室內通風也會比較好;不積水,防水性能好。
飛檐:中國特有的建筑結構,它是中國古代建筑在檐部上的一種特殊處理和創造,常用在亭亭、臺、樓、閣、宮殿、廟宇的屋頂轉角處。飛檐是其屋檐上翹,形如飛鳥展翅,輕盈活潑,是中國建筑上民族風格的重要表現之一,我國傳統建筑檐部形式,屋檐特別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翹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