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古建筑八大經典元素,美到骨子里:中國自古地大物博,建筑藝術源遠流長。大門、大窗、大進深、大屋檐,視野開闊,直通大自然,充分地體現了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。四角飛檐翹起,或撲朔欲飛,或者立欲飄,讓凝固顯得欲動。這樣的美,讓全世界都為之驚艷!若“大氣”產生于理,則“生氣”產生于情。情越濃,藝術性越強。顏色鮮艷,在陽光下耀眼奪目,在各種環境中富麗堂皇,象征著財富和地位??梢?,大氣、生氣、富麗三者,結合形成了中國建筑的傳統。馬頭墻,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。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,民居建筑密度較大,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較突出,而高高的馬頭墻,能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,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,故而馬頭墻又稱之為封火墻。
馬,在眾多的動物中,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吉祥物,中國古代“一馬當先、馬到成功、汗馬功勞”,等等成語,顯現出人們對馬的崇拜與喜愛。這也許是古徽州建筑設計師們為什么要將這種封火墻,稱之為“馬頭墻”的動機。馬頭墻的“馬頭”,通常是“金印式”或“朝笏式”,顯示出主人對“讀書做官”這一理想的追求。高大封閉的墻體,因為馬頭墻的設計而顯得錯落有致,那靜止、呆板的墻體,因為有了馬頭墻,從而顯出一種動態的美感。而從高處往上看,聚族而居的村落中,高低起伏的馬頭墻,給人視覺產生一種“萬馬奔騰”的動感,也隱喻著整個宗族生氣勃勃,興旺發達。庭院是千百年來中國建筑的主要表現形式,在以房屋圍合的形制中,裝載著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,這種內向封閉而又溫馨舒適的院落空間,曾經滋養培育了一代代中國人的性情和性格,以致成為最為普遍的傳統生活方式。
在使用上,院落空間幾乎包容了家居的全部生活內容。院落式民居吸引人的是隱藏在建筑形式后面的人文精神。圍合,不僅僅指的是物理的保護,而是建立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東西,圍合形成獨立完整的局部空間而感受到安全感與歸宿感。圍合也必然形成大間距,既保證了居民私密空間的距離,同時又掃除了因安全而附加的封閉感覺,促成空氣流通,營造了良好的局部氣候條件。圍合力弱的空間,人處于這樣的環境中,幾乎感覺不到凝聚力和存在感。
朱紅色大門、鏤空花窗:朱紅色,又稱中國紅,是紅色顏色之一,介乎紅色和橙色之間,是一種不透明的朱砂制成的顏色,因為宮殿裝修的主色調使用的是金黃色和朱紅色,因此朱紅色表示高貴與權威,朱紅色的大門象征著莊重。單純的高會給人壓抑的感受,故而在圍墻上又常鏤空雕刻花窗,圖案往往是喜鵲登梅,喻寒盡春來的喜訊,既是在家妻兒的向往,又是對在外家人的祝福。窗雕圖案多采用諧音與暗喻方式,如雕佛手、壽桃暗指“福祿壽全”;如在雕的花瓶里再雕上月季花圖案則指“四季平安”;如瓶中插的是如意則是“四季如意”;如雕馬和猴者,則諧“馬上封侯”之音;龍象征王權,刻龍是指望家族仕途通達,不敢刻太明顯是以區分百姓與皇家之別吧!